《動畫》CANNA 01
。。。。。。。。。。。。。。。。
拖了很久才寫了這篇感想,被懶惰佔領了...Orz
在看第一話的時候,剛好那時候我看了魯迅的小說集,
其實也才看了第一篇的"狂人日記"
但看完第一話的時候,發現第一話和狂人日記好有Feel(?!)
狂人日記的內容主要是在諷刺中國的長久歷史下來,行程的個種不合理的禮儀現象。
在看這部的第一話時,雖然看這標題並沒有想到原來場景是在上海~在第一話的時候場景也沒有很清楚讓人了解,
也許是自己也不了解上海,所以才沒法這麼快就辨識出來(汗)
關於標題”洪色魔都”去百度了一下,
發現,原來上海會被稱為魔都的原因是因為”中華一番”的某集標題裡出現了魔都,但是並沒有指明是哪個城市,只是因為場景裏面現代化與古老的建築物一起出現,讓人感覺很像上海~
說到這裡我想要先岔出去(汗)
今天中午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則新聞的專題報導,探討中國風的"夯"度,說到不只連好萊屋近年來都會把場景設在中果,外國明星也開始說"中文"或者像是歌手也開始唱一些很中國風的流行歌,感覺...不止是經濟上西方文明開始重視東方的東西,連文化上的東西也開始來瞭解...
雖然說"中國"這兩個字的確有點敏感,但用中華文化感覺不太習慣(汗)
說到這裡,昨天剛好是國樂團的團練,後來和老師聊到有關於國樂團以及西樂團的發展和不同地方~
說到說,其實很多人並沒有很重視國樂,雖然國樂的確是在中國產生的,但是由於西方的文明強力的進入,其實匯學期國樂的人,也沒有像西樂的比例這麼高,反而是西樂比例增加很多。像是曾經聽過社團的只到老師說過,雖然它是國樂專科的學生,但除了主修國樂樂器以外,還是要副修鋼琴。不管是多專科,但是西樂在國樂還是必須存在的因素。
也許是因為西方有許多優秀的作曲家,不斷的改進一些作曲的方法和規則,所以像是西樂的樂團也是有規則說樂器的人數是多少才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相反的國樂在在古早也沒有像是西樂上面合奏的規則以及習慣,
所以導致國樂在發展的歷史上,不如西樂也是正常的。
所以國樂在合奏的編曲上,就只能借鏡西方的原則來修改~
老師有舉的例子,西樂的門票賣到幾萬塊都有,但國樂通常都是幾百塊,
有幾千塊應該算好了~
所以即使這是中華的文化,但生活在這片文化下的人卻不懂得珍惜或是發展他們。
像是我認為日本人很厲害的地方,就是能夠藉由很多方法,像是動畫等...
把自己的文化推展到全世界,所以很多外國人都挺瘋日本的,
但是反觀於中華地區的人,連三國志也都是由日本改編成ACG,
然後意識到了,不是複製日本人創意,就是推廣的手法不好,
雖然我知道有些中國的導演拍攝有關於中國的功夫電影等,
不過僅限於電影這一次風潮的推廣,感覺還不是很有力,
而且讓外國人了解自己國家有哪些內涵和文化,
感覺還是有點不夠....所以我離題的很遠(汗)
回到題目裡。。。
我覺得近幾年日本動畫開始加入中國等中華文化的元素,
感覺變多了,不只是裡面的人物說中文,連上海話都來一段,
雖然我看到評論的上海大大說,覺得上海話說的很糟糕...
不過糟糕不了解的人也聽不出來,就像我ㄧ樣~
在第一話的剛開始,就出現有人因為某種藥(應該吧(汗))
就是會突然去領便當!
那個場景似乎是一個在舉行什麼很熱樂的慶典,
剛開始覺得很奇怪的是,明明有人在自己身邊領便當了,
附近的民眾感覺像是,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不是繼續手舞足蹈,不然就是逗弄要領便當的人,
竟然沒有人發覺到很奇怪。
忘記是哪個角色說的...
不是因為沒看到,而是裝做沒看到!
因為第一話帶給我這樣的感覺,就讓我想起了狂人日記也是這樣的感覺。
很多人認為是主角有病,因為主角一直嚷著所有人都要吃他,
雖然剛開始這個觀點可能會搞混,然而真正看清楚現實的就是那個主角。
就像這部第一話帶給我們的映像一樣,他是直接就帶到真實的觀點裡,
所以我們才會覺得,第一話的所有路人帶給我們那種不協和感。
不知道是寫劇本的人有看過狂人日記,
還是有觀察到像是狂人日記裡的現象一樣...
不過這種現象的產生,就是在封建社會底下產生的怪現象~
為什麼裡面的人會裝做沒看到,因為傳統的禮儀敎給我們的是,
眼不見為淨,跟著大多數人的步伐走就好了。
因為如果沒有這樣做,便會被這個自己所生存的社會當成異類,
如果激進一點,也許會被當成一端份子排擠,
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就只能這樣做。
不過其實魯迅是很早期的人啦,就算現在是身處封建禮教得社會裡,
但現代大多數的人也都接觸到很多西方的的東西,
這東西又要扯到海洋文化(汗)
所以大部分的人應該不會像第一話這樣很盲目...
不過我覺得他只是先把故事背景設定在,還在封建思想的中國裡,
這樣故事比較好進行,而且有一種很明顯的對比...
像是那兩個日人的主角,就顯的很理性~
雖然這樣想下去很容易引人暇想吧(汗)
0 意見:
張貼留言